#花花聊理財
最近沸沸揚揚的部落客事件基本上我不會發表什麼評論,因為我也不知道任何內幕或真實狀況,所以在也只是看著報紙跟聽一些小道消息的狀況下,我基本上都是選擇沈默。
只是我覺得有個議題倒是可以拋出來跟大家聊聊,就是「借錢」這件事。
會想聊這個議題主要是因為我對於借錢這件事本身抱著不小的反感,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,希望可以影響到一些人(但以下這些都跟最近的話題完全無關)
從小到大,我會跟別人借錢大概就是三個狀況:
1.學貸、房貸:這種不得不貸的狀況是沒辦法的,跟銀行、政府借錢我覺得是最情有可原合情合理。先使用慢慢付費的概念,等到有能力之後慢慢償還,利息不高,只是分攤還清,對很多收入不高的家庭來說其實是福音。
有能力就儘量還,像房貸這種大型金額,選擇把現金留在手上投資應急無可厚非。或是一些財務槓桿操作都在合理範圍。像我自己這兩樣都貸過,但現在我也都已還清,這種無債一身輕的感覺很好。
2.忘了領錢:有時候跟朋友出門或逛街,都會碰到忘了領錢或忘了帶錢的狀況,這時候通常會借個一百塊買便當,或是幾百幾千買東西,但領到就會馬上還對方,屬於朋友間常見的擋一下。
3.當下無法付款:有時候我在國外信用卡要收簡訊或是剛好我提款卡不見沒辦法轉帳,但付款時間很急,我都會請好朋友幫我匯一下,非常像詐騙集團所以我每次都要一直說我是本人我沒有詐騙!!但也是很快就會還清。
除了上述這種狀況,基本上我生活再怎麼窮困,我都不會想去跟別人借錢「先享受或先花用」,因為我很清楚知道,借錢是一種慣性,當你嚐到「乍看不勞而獲」的感覺,你會一直陷在裡面無法自拔。
我有些朋友,很愛跟別人說現在生活很難過,借個三萬五萬。
該還的時間不還,拖拖拉拉,但你可以看到他們的生活可能過的不糟甚至比你還好,當你開口要他還錢,他又跟你裝可憐。
老實說這種人我真的很不屑,說穿了就是不想為自己的生活負責,賺三萬想過五萬的生活,錢到他手裡就以為是自己的,要他們還錢比登天還難。
也有些朋友,想要買什麼東西就先來跟你借錢,說他下個月領薪水就還你,但這個是限量的這個月非買不可。
這種人我完全不會借他,因為借他就是害他,他必須要對自己的慾望做一個割捨跟節制。
當你的慾望大於你的收入,那絕對是你的慾望出問題,你要想辦法的是增加收入以及割捨慾望,而不是借錢。
因為沒有人要為你的慾望買單。
很幸運的我跟揚哥的價值觀很像,我們兩個都是不借錢的典型,他在做生意甚至買東西,都是秉持著不做任何借貸的原則。
有一個挪威的劇作家Henrik Johan Ibsen在他寫的玩偶之家裡面帶到一個概念「當婚姻當中有很多欠債、借錢,那婚姻關係就不再是那麼自由美好。」因為婚姻裡會有很多壓力,當背上欠錢重擔,你們兩個要沒有爭吵都很難。
而我更極端的是面對別人來跟我們借錢,我的標準更嚴格。
除非我清楚知道對方真的很苦,或是臨時要開刀之類急需要,那老實說不要說借,我可能直接奉獻。
但如果他其實有能力,只是日子要苦一點,無法過好生活,或是只是想投資,那我是不會借的。因為在我的認知裡,借別人錢也是另一種「相害」。
你在幫他背他人生應該要自己負的責任。而他永遠學不會負責。
更不用說什麼高利貸、借錢投資(青貸創貸除外),或許有些人會覺得要冒險才能成功才能賺大錢,但我認為,我不用賺大錢,我只求我不欠別人什麼,我不用起床想著債主要跟我要錢怎麼辦,我寧願為我沒錢擔憂,也不願為我欠別人錢而擔憂。
聖經裡面說:「富戶管轄窮人,欠債的是債主的僕人」意思就是在說,當你欠了人家錢,你其實心裡都會有一個擔頭壓下來,你不快樂有壓力,那一個借你錢的人就好像變成你老闆,你的心會沒辦法自由。
阿公從小就教我:「有多少錢做多少事。」或許很老派很保守,但我認為這才是最正確的決定。
或許這篇會讓很多人看了不舒服,因為你可能就是會跟別人借錢的人,但我寫這篇就是想提醒你,「借錢有時候比毒癮還毒」
因為當你永遠都覺得自己有一條後路,就是「借錢」的時候,你的貪慾會越來越大,你一直在透支你的生活,假象的有別人買單你現在的生活,你就會習慣自己的生活層次可以到那樣的高度,殊不知都是假象。
最後就是落到一個幻想崩毀的下場。
聖經裡保羅說:「我知道怎樣處卑賤,也知道怎樣處富餘;或飽足、或飢餓、或富餘、或缺乏,在各事上,並在一切事上,我都學得祕訣。」我想這段話很好的做了詮釋,就是不論我們收入高或低,過的日子如何,富餘或窮乏,我們都可以知道該怎麼用錢,怎麼管理金錢,而不是被金錢管理。
從今天開始就戒掉借錢的習慣,人總是想要的太多需要的太少,「適當的想要使我們努力向上,過度的想要只會使我們靈魂沈淪」,導致人生透支、信用透支,甚至可能連原本最基本的生活,都會賠上。
#借錢還有一樣就是傷感情
#什麼邀你投資我都不吃這一套看得到的摸得到的最實際
#我只有自拍照可以放原諒我
👉加入花兒VIP社團第一首團購好康資訊都在這:https://facebook.com/groups/832682323568406